黄署华是 80 后书法家,老家在广东清远。他擅长欧体行草书,在书法圈得到广泛认可,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书法展览。在第五届全国青年书法展上,他以小字行草书创作的作品展现出欧体行书的独特魅力,吸引众人目光。
第五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截稿日期临近时,黄署华决定投稿。他平日研究多种书法风格,大草、小楷都能驾驭。根据征稿要求,他选择了最擅长的小行草。他从清代史料笔记《分甘馀话》中挑选内容,以行书风格为基础,融入自己多年对书法的思考与创意。经过多日努力,完成一幅由四张纸拼接的条幅作品,作品的每一笔都凝聚着他的心血。

黄署华的创作条件不好。他在外企上班,平日工作繁忙,即便如此,还兼顾着教学工作。但他热爱书法艺术。
那个周日的午后,阳光照进工作室。黄署华独自待在工作室,只听见纸笔摩挲的沙沙声。他坐在桌前认真打草稿,反复书写,每一笔都全神贯注。写几笔就停下来端详,进行修改完善。遇到不确定的地方,他就翻开书法字典仔细查找、研究,不放过任何细节。随着时间推移,他完成了作品初稿。
晚饭后,天色渐暗,黄署华精神很好。他铺开《书谱》临摹,依照古人的字迹书写,从中寻找创作灵感。随后,他迅速铺开新纸,蘸好墨,开始全身心投入作品创作。
创作过程并不顺利,他遇到不少难题。有时觉得笔画和结构有问题。但黄署华不服输,遇到问题不放弃。他皱着眉头,盯着纸面思考,然后果断重写不满意的地方。一遍不行就多遍,不断调整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

黄署华踏上书法之路,过程坎坷,并非一帆风顺。起初,他专注于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,每日对着字帖一笔一划临摹,态度极为认真。后来,他觉得欧阳询的行书和草书有独特韵味,便改变方向开始新探索。过去十年间,他投身行草书领域,忙于临摹和创作。
为掌握行草书,黄署华下了很大功夫。他找来、怀素、孙过庭、杨凝式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董其昌等书法大师的作品,反复研究,仔细揣摩笔画和结构。有时为弄懂某位大师一笔的精妙之处,他会对着字帖琢磨一整天,废寝忘食。他认为书法虽看似只是写字,实则蕴含世间万物,笔墨间体现着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领悟。
在书法创作上,黄署华的想法受苏东坡影响。他常说,创作时要摒弃杂念,不被思想束缚。只有轻松自由,下笔才能顺畅自然,达到意笔交融、心手两忘的境界。他强调学书法是漫长辛苦且没有尽头的过程,需要持续学习和练习,如此手上功夫和技艺才能提升。多年来,他一直坚持在书法道路上,稳步前行。

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黄署华追求德艺双馨,把为人、做事和从艺相统一。他规范自身言行,力求成为有信仰、情怀与担当的文艺工作者。黄署华认为,持续努力并自我超越,自己的书法艺术能够取得进步,从而为传承发扬中华书法文化贡献力量。

黄署华的事迹,绝非仅仅勾勒出一位书法家的成长轨迹,更是对艺术满怀热忱、执着追求的生动注脚。他一路走来,用自身经历向我们揭示:无论置身何种境遇,只要信念如磐、奋斗不止,便定能在艺术之途稳步迈进,将梦想照进现实。黄署华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,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欧体行书的独特神韵,同时,也向外界传递着积极进取、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,鼓舞着无数人投身于书法艺术的研习与创作,在这片墨香天地中追逐热爱 。

我从小就喜爱书法。最初,我从颜真卿、柳公权的字体入门,照着一笔一划地写,字虽歪歪扭扭,但我心里高兴。后来,我喜欢上欧阳询父子的行草书,从此专注于此。
不知不觉,将近十年过去。这十年,我一心投入行草书的临摹与创作。对于王羲之、怀素、孙过庭,以及杨凝式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作品,我反复观看、临摹。每次临摹,都期望汲取其中精华,融入自己的书写中。
古人称书法为 “小道”,但我认为其中学问深厚,包罗万象。我天赋不高,曾经也缺乏耐心,长时间练习却进步不明显,因此感到迷茫、受挫,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学习书法的能力。
幸运的是,我遇到一位好老师,在他的指导下,我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懂的地方。我这才明白,学习书法永无止境。从那以后,无论多忙碌,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写字。即便有时条件不佳,墨水色泽不亮,纸张粗糙,我也不在意。夜晚,在孤灯之下,我在纸上书写,内心感到踏实,也逐渐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。

苏轼说过 “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”。写书法时,若执着于非得写得完美,反而难以写好。只有抛开对完美的执着,让心意与笔触、心灵和手部动作紧密配合,才能沉浸其中,达到忘我状态。刚开始学书法,渴望写好是必经阶段,每个练字的人都要跨过这一步。但练到最后,追求的便是那种自然而然、“无意于佳” 的高超境界。
学书法的道路漫长且艰难,似乎没有尽头。我越学越觉得自己所知甚少,所学远远不够。今后,我计划投入更多精力学习,多欣赏他人的优秀作品,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,努力成为一个多才多艺、有专长的艺术家。我认为,一个人应将品德修养与艺术追求相结合,做人、做事和搞艺术都要一致,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,这样才称得上是新时代有信仰、有情怀、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。
艺术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,可我不会忘记练字的初衷,会咬牙坚持前行。我想用书法传承中华文化、弘扬民族精神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对书法心怀敬畏,脚踏实地,不断钻研、大胆尝试新事物,就一定能在书法领域留下自己的痕迹,让后人记住我们。
